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3年职业教育质量报告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汉滨区职业教育中心)位于恒口示范区杨庄社区一组,占地面积46亩,建筑面积16115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27个,在校学生859人,教职工96人。目前在建的新校区位于汉滨区城东新区教育产业园内,规划占地120 亩,总建筑面积72832.4㎡,项目总投资4.06亿元。新校区建成后可满足3000名全寄宿制学生就学,承担年5000人次短期培训。学校现有全日制学历教育在籍学生859人。2023年完成中职招生任务324人,毕业学生339人。2022-2023学年完成短期培训+技能鉴定150人。
学校编制82人,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专任教师89人,师生比1:9.8,专业教师46人,双师型教师28人;研究生学历5人,占比为5.7%;本科学历85人,占比为97%;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21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24%,中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0%;专业课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52.3%,“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31.8%,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23名,市以上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0名。
学校目前开设有幼儿保育、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电技术应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7个专业。建有汽修、新能源汽车、机电应用、电子商务、计算机、幼儿保育等专业实训室40个,各类实训设备设施1200余台;2023年实验实训设备总值1930万元,生均设备约22062元,现有图书4.2余万册,生均约48册。校园监控、网络全覆盖,各班教室配设电子白板一体机,实现班班通、人人通,录播、多功能、德育展览、广播、卫生、图书阅览、体艺、社团等功能部室齐全规范。
二、人才培养
1.党建引领
一年来,学校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引领促发展,立德树人争先锋”为主线,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引领助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强政治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一是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政治领导力、党的凝聚力和工作影响力,引导广大师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制订了《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和《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办公会议(校务会议)议事规则》;三是夯实立德树人,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发挥德育课堂主渠道作用,重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德育教育理念,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和教学规范,守好教师用书、学生教材、图书阅览刊物、校园宣传图版,以及校园各类电子书籍等与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有关的政治关,确保校园政治安全。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仰。一是学校党总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共组织召开了6次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8次;二是组织全体教师通过“学习强国”平台进行学习,并保证每位教师月积分不低于450分,年积分不少于5400分;三是开展系列党史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及教师深入集中学习15次,召开15次党员大会,进行了14次主题党日的活动。2023年3月,学校党总支全体党员、积极分子前往平利县蒋家坪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
加强队伍建设,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本年度在上级组织的关怀下,学校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由此,学校成立了第一、第二教工党支部,学校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党支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抓“三会一课”变得更加灵活高效,以党建带教学、以党建带队建、以党建带德育的党建融合发展工作更富有特色。广大党员率先垂范,带领全校教师谋求学校事业发展的先锋模范作用日渐突出。2023年,学校新发展预备党员2名,通过预审1名,2名同志确定为发展对象,5名同志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另有2名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队伍日渐壮大。
2.学生发展质量
2.1立德树人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德能并举的育人目标,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没有不好,只有不同”的办学理念,坚持“办学以市场为中心,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以质量为中心,工作以绩效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坚持“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师专业理念和“基础课育人,专业课育才”的专业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通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和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2.2在校体验
学校各部门通过问卷、访谈、座谈会等形式对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对理论学习、专业学习、实习实训方面满意度分别为94.5%、94%、95%;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方面满意度为95.5%;对在校学习生活、校园安全方面满意度为96%;毕业生对学校满意度为98%。
2.3就业质量(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
学校先后与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等四所高职院校和上汽大众、长城汽车、京东方、江苏昆山华道数据等2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023年4月,在汉滨区区政府的牵头下,学校与安康新乐祥纺织工贸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协议,加强了与地方优质企业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实习就业平台。今年学校毕业班总人数339人,其中90名毕业生就职于上汽大众、江苏昆山华道数据和本地幼儿园等企业,249名学生通过高职单招考试、对口升学考试和五年一贯制,升入高职和本科院校继续深造。与上一年度相比,就业学生相对减少,升入高一级院校深造学生增多。
2.4创新创业
本年度在区人社局的指导下,学校完成了汽修专业和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并对中级维修电工、装配钳工进行认定申报,为学生就业提供更多职业机会和竞争优势。计算机专业和电商专业学生组成学校直播团队,课余时间利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制作学校宣传短视频,利用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方式宣传职业教育,取得良好成绩。
2.5技能大赛
2023年学校汽修专业组被选中代表安康市参加陕西省技能大赛。赛前,王立新校长积极协调,安排帮扶老师侯俊带领徒弟谢祖进老师和4名参赛学生赴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为期20天的封闭训练,最终谢祖进和学生刘好喜获省技能大赛二等奖,打破学校历史最好记录。另外,学校幼儿保育专业组参赛学生也获2023年省级技能大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3.教育教学质量
3.1专业建设
学校根据国家和陕西省教育厅的有关文件精神,适应汉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市场调研,依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开设专业,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认真吸纳有关行业、企业专家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制定了翔实的、可实施性的专业设置必要性报告和可行性论证报告。目前开设有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商务、机电技术运用、老年人服务与管理共7个专业。针对专业开设门类不足的问题,学校制定具体的专业发展规划,计划在2年时间内至少增设4个新专业,每年至少申报2个专业;在2年内完成对“数控技术应用”和“艺术设计与制作”2个已有专业的建设和改革,适时重新恢复招生。学校目前完全具备完成人才培养所需的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有保证开设专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相关制度,并建有专业设置指导监督、动态调整等机制。
3.2课程建设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厅有关文件精神中规定的教学标准要求设置课程,通过“岗课赛证”灵活机动的开设专业课程,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和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突出了应用性和实践性,做到合理、明确,各类课程的课时比例严格按照以专业教育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原则安排,文化课和专业课比例为4:6左右,专业课中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比例约为50%,实践教学满足国家规定的教学要求。各门课程均制定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为课程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注重中高职衔接课程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和脱节,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
3.3教学方法改革
学校在专业课中推行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入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讨论、总结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引入与企业实际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了解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实际情况,提高职业素养。推广多媒体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等,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针对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实行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提高职业素养。通过开展课堂互动、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校逐步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3.4教材建设
学校严格落实国家和省级有关教材建设工作要求,制订了《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管理规定》、《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准入制度》。成立了“汉滨区新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材审定、选用委员会”,加强对教材的审定、选用。学校目前公共基础课教材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职)》的教材,基本以高等教育出版社为主。专业核心课教材选用参考目录是《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目录(中职)》和“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职部分书目。每学期初均开展教材使用情况检查,并对检查结果信息及时汇总反馈。学校认真落实教材“凡选必审”,“凡编必审”要求,教材选用结果上报区教体局备案。
3.5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积极筹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涵盖了各类课程资源、教学素材、学习工具等。通过引进优质在线课程和自主开发校本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中职资源平台、汉滨区云平台、泛雅平台(常高职)等资源,企业微信平台助力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教师在数字教学资源建设中积极参加区、市、省各类比赛,2022-2023年教师参加数字化类教学比赛38个,获奖45人次,省级奖项10次,市级16次,区级13次。
3.6师资队伍
学校利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契机,安排包括校级领导在内的总共16名教师与帮扶团10名成员结成“师徒”关系,充分发挥教育人才“组团式”专家成员“言传身教、示范引领”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师资“造血”能力水平。学校安排帮扶团老师参与和指导徒弟开展师生技能大赛集训和学生社团活动,手把手帮助提高专业技能水平;通过开展师傅的示范课、创新课和徒弟的公开课、汇报课等教学活动,在互听互评中看到先进、找到差距,在互学互鉴中,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实现育人能力提高。2023年2月学校邀请常州市“石伟平”博导工作站专家、常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和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以及安康市、区教研室的专家团队等来校开展优质课送教和专题宣讲,并走进课堂开展教学诊断与指导,给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提供了可借鉴和实践的有效遵循,提高了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3.7校企双元育人
学校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开设专业,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社会经济服务。学校已与长三角地区、安康本地多家企业(幼儿园)建立了新的校企合作关系,新增校企合作企业近10家,并在教学见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师资培训、技能培训、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学校根据教学实际和企业用工要求,选派教师到企业(幼儿园)进行跟岗学习;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到校宣讲企业管理和技能辅导,使学生能够更直接的了解企业管理和基本操作。从而实现校企人才、师资的双向交流,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三、服务贡献
1.服务行业企业
学校发挥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产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学校幼儿保育专业与五里镇童星幼儿园、恒口示范区顶顶幼儿园、恒口镇中心幼儿园、安康市天爱幼儿园、汉滨区培新幼儿园、汉滨区天马幼儿园等开展“师资培训--技能培训---园校互动--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合作模式,学生在合作企业进行技能、技术培训后保证推荐高薪高质量就业。学校与五里工业园区五家毛绒玩具、袜子等制造企业签订机电专业合作协议,为当地企业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优秀机电维护人才,助力当地产业发展与升级。
2.服务地方发展
学校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围绕行业、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加强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开展社会培训,服务社区发展,加大社会服务工作力度,主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大局,及时完成汉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下达的产业培训任务。
3.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目前没有开设涉农专业,但是招生的生源90%以上来自农村特别是南北两山地区。生源普遍存在家庭收入低,父母文化程度低,特异家庭多的状况。通过进入职业学校学习,使得学生获得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就是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学校大部分学生通过参加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和职教高考,85%以上毕业生升入大专、本科院校继续就读,学历层次和技能层次均获得较大提升,能够为农村家庭学生个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学校也即将迁入新校区,为此,提前谋划开设涉农专业也是学校未来专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学校在2-3年内筹划开设园艺方向、农业机械方向的涉农专业,争取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4.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每年开展职教活动周,开放学生家长、社会人士进校园,了解职教、体验职教;组织学生进社区活动,通过参观、实践,感悟劳动光荣、职教兴国、技能安邦的理念。通过职教开放周活动让学生感受现代职业教育特色与魅力,让群众能亲身体验职业教育内涵与功能,让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认同, 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5.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2023年2月27日学校组织团员和学生代表参加“青春志愿行 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3月9日组织党员教师和共青团员走进恒口示范区大同敬老院开展敬老爱老活动,6月14日组织学生到安康蚕种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1月12日学校艺术社团参加汉滨区2023年社区运动会开幕式演出活动,11月22日参加“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喜迎恒口示范区恒惠大道通车文艺汇演,12月10日学校师生志愿者参加“安康湖冬泳游跑两项挑战赛”,12月29学校艺术社团代表安康蚕种场参加向人民汇报民生工作和平安建设专题汇演。
四、文化传承
1.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学校在艺术类课程中加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如国画、书法、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让学生在学习艺术技能的同时,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开展传统工艺品制作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举办校园艺术节活动,展现师生传统文化才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校园环境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元素,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专业技能文化特色彰显
学校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设置符合职业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注重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实训、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同时,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实践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和适应能力。举办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文艺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有企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精英来校授课或开展讲座,让学生了解行业前沿动态和企业文化。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实训基地、产学研基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优化校园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建设文化墙、企业形象展示区等形式,展示学校的专业特色和企业文化,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五、国际合作(合作办学)
学校(首批)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团队共计10人。其中,江苏省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3人,陕西工商职业学院7人,有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6人,副教授及高级讲师以上职称6人、讲师4人。专业涵盖教育管理、英语、机电、电子商务、计算机、汽车维修等专业。团队成员中:王立新同志任校长、党总支副书记,常州高职校侯俊同志任教研室副主任,陕工商学院全鑫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
帮扶工作做到七帮:
1.帮助更新教育理念
2.帮助完善机制创新
3.帮助优化教育资源
4.帮助提升师资水平
5.帮助提高育人能力
6.帮助校园文化建设
7.帮助实现高质量发展
帮扶工作做到七扶:
1.扶助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创新
2.扶助学校发展定位和发展目标
3.扶助各项管理制度健全与完善
4.扶助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扶助专业开发、建设与特色发展
6.扶助师生专业技能训练与提升
7.扶助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提升
六、产教融合
1.对接产业优化专业设置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依托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十四五”期间新增5-6个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撤销或调整少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学校紧抓国家大力发展制造业、内循环等产业的机会,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相关专业的优势地位,寻找新的特色增长点;稳定热门专业办学规模,加大对基础学科专业的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多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夯实办学基础,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学校建立专业负责人制度,强化专业建设责任意识。为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培育优势特色专业,从“十四五”开始,实行专业负责人制度,每个专业设一名专业负责人,负责起草专业建设规划,组织拟订或修订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具体执行培养方案,组织开展本专业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抓好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开展与其他中职同类专业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努力提高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扩大社会影响。
2.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
学校2023年以前实训设备总值935万元,2023年帮扶团积极争取苏陕协作资金301万元,目前资金已到位,该资金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实训基地,项目已在新校区实训楼安装到位。2023年底新采购200万汽修设备,260万电子商务实训设备,2024年初开始在新校区安装。实训基地的建成,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先进的设备设施让学生的技能学习更有兴趣,将对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汽车、电子商务、计算机等专业教育质量得到极大提升。省内帮扶团也积极与后方学校沟通,争取设备支持,在陕工商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学校捐赠设备近15万元。
3.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学校汽修运用与维修专业合作企业武汉东风本田、上汽大众南京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宁波分公司深度合作,长城汽车有限公司;计算机专业合作企业华道数据处理中心,幼儿保育专业和安康本地15家幼儿园开展校企合作。为拓展学生就业市场和服务地方经济,学校2023年又与五里工业园区五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与常州华健药包签订合作协议,与上汽集团签订了订单班合作。企业(幼儿园)现场专家参与制定校企合作的教学方案;开设专题讲座,植入企业文化;满足学生真实企业岗位技能培训的要求;选拔合格的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根据综合考核聘用合适的学生为正式员工。形成专题讲座+在校专业课学习+公司实习+正式入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按照"专题讲座+考核、组建在校专业课学习两年+公司实习半年+正式入职"的培养流程,实现"订单式培养"目标。由企业现场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课程专家、专业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实行企业实习和学校专业技能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2023年学校共派出339名学生8名指导教师带队到这些企业为期6个月的教学顶岗实习。学校领导、专任教师先后20多人次到这些企业通过问卷调查、与一线工人技术人员交流进行调研,了解行业各工种职业岗位的专业技能相关知识要求、职业素养、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工作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过程,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生产组织管理过程,现场"6S"管理标准及要求。为下一步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七、发展保障
1.职业教育政策落实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行为规范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规范办学行为工作小组。根据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组织办学,设置学校章程。根据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管理双达标要求开展教学工作。为适应汉滨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学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市场调研,依照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开设五大专业,制定相关专业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进行讨论、调研、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配置师资力量,制定课程开设方案。
学校严格按照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规范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及时注册和维护学生学籍信息,确保人籍一致,实行月核查,月异动,并建立资料专档,没有“双重学籍”“空挂学籍”套取国家补贴现象。
学校2023年春季学费减免人数892人,减免资金71.36万元,发放助学金555人,资金53.275万元 ;2023年秋季减免学费831人,减免资金66.48万元,发放助学金575人,资金55.375万元;本年度享受国家奖学金2人,1.2万元。学校对困难家庭学生还给予经济上的资助外,学校还组织教师开展了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活动。安排教师与贫困家庭学生结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2.学校治理
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严抓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党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各项工作健康发展,凝聚内涵发展的强大动力。一年来,学校被命名为“汉滨区绿色学校”、校团委被授予“安康市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学校顺利通过中等职业学校“双达标”市级监测。
一是强化管理意识,抓制度建设。坚持向管理要质量、以制度强管理。建立每周校务工作例会制度,每周一部门负责人、分管校长汇报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和及本周工作安排,激发部门负责人主动作为和责任担当意识;完善了部门设置和分工,本学期学校增设督导办公室、财务处、教研处,将政教处更名为学生工作处、短训部更名为培训中心,明确职责和任务。完善了学校考试制度,优化成绩评定标准,加强过程性考核评价,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手机管理规定、晚自习管理规定,明确了晚自习辅导教师职责和流程,通过修改设计晚自习记录本,明确辅导教师职责,晚自习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强化质量意识,抓队伍建设。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主要抓好教师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要求教师从备课、上课及课堂管理来规范从教,打造“四有”好教师团队;完善班主任量化考核实施细则来规范班级管理,打造优秀班主任队伍;同时帮扶团制订了《师资队伍建设三年规划》和《专业建设三年规划》等。
三是强化宣传意识,抓形象建设。针对学校宣传力度不够,鼓励教师报道学校工作、宣传职业教育。帮扶团充分利用工作组支持的5万元工作经费,出台了学校新闻报道奖励办法。同时帮扶团邀请常州市武进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徐翔来学校作摄影讲座,帮助教师在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摄影技术,拍好宣传照片,提高新闻报道质量,推动学校宣传工作有力开展。经统计:2022年报道38篇,2023年报道72篇,报道篇数增长89%。
3.质量保证体系建设
学校以“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展望,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逐层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五纵即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个纵向系统,五横即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横向层面)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学校质量保证委员会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简称质量办),负责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各项工作的统筹实施、协调推进和落实日常管理等工作;制定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指导各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工作目标和流程计划,跟踪任务完成情况;组织安排教学工作诊改各类培训;指导建设校本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平台,规范管理数据上传工作;组织数据采集分析和校级自主诊断工作,跟踪落实改情况;撰写学校年度自查诊改报告和年度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执行质量保证委员会的决策和决定等。
4.经费投入
2023年,学校经费总收入1608.95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1579.34万元,事业收入(住宿费)27.61万元,捐赠收入2万元;经费总支出1604.91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1119.66万元,商品服务支出226.89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120.08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38.28万元。
八、面临挑战
挑战1:学校建设滞后。当前学校旧校区地面积不达标,生均用地不足,新校区位于汉滨区城东新区,预计2024年8月搬入,但面临因拆迁困难造成的建设滞后,无法满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紧迫需求。
挑战2:职业学校特色、亮点彰显不够。一是技能课教师少,体现在招聘难、门槛高等方面,导致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技能教学水平不足。二是职业教育“质量不优、形象不佳”的社会评价有待转变,正面宣传有待加强。
挑战3:校企合作力度不够。学校目前开设的多数专业主要是和东部发达地区企业合作,受限于交通地理限制,校企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训、基地共享等方面难以深度合作。